2012年,你印象最深刻的移动应用是?微信、陌陌、ktv投资人创业人士们的回答高度趋同。
那叫你印象深刻的失败有什么呢?(想不起来、不愿说)幸福的家庭与记忆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在商界,最不幸的,是那些都没人能记得起的消亡与失败。
从2009年起步、经过2010、2011年的两年爆发,互联网+创业的纯真年代在2012年趋于结束,或将进入新一阶段。
新阶段的特点 是:1、中国智能机用户进入3亿数目级,这不单单意味着量的增长,用户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2、纯工具型应用的吸引力将不会太大,对新工具来讲,各类工具的 坑被占得差不多了,机会有限;对老工具而言,应用则面临社区化、云端化转型需要。
3、巨头发力对革新创业公司会形成很大重压,正如蔡文胜在微博上所 说:微信的普及和用频率之高,会让目前50%以上的APP应用变得没存在价值,整个互联网+应用进入重新布局阶段。
什么应用死在新阶段到来之前?它们的败因带有什么第一阶段的特点色彩?对幸存者有哪些启示?上方网每年都会发布一张中国手机APPTOP50强,大家 从2010年的这张名单里,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已然跌落的选手,略做回顾与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死或消亡,未必特指公司清盘、商品停 止更新,还包含商品与模式已然走进死胡同。
手机大头死于:结实的WAP印记,集成类应用的墓志铭手机大头,可以算是是国内最早的手机应用之一,在塞班年代便积累了千万用户,其母公司大头无线更是曾入围《红鲱鱼》2008年亚洲百强企业候选名 单。
在那个应用匮乏的塞班年代,手机大头集成了新闻、视频、音乐、念书等各类应用,可以说是手机娱乐一应俱全, 但因为承载的内容太多,客户体验有所降低,UI也一直停留在了WAP级的水平之上。
手机大头在 2011年Android、iOs潮到来之时,也曾对自己做出一些改变,但3G年代所带来的的不止是系统上的更新,更是用户需要的变革。
伴随APP功能的逐步垂直化 和精细化,传统的多功能集成型APP不只在体验上有所欠缺,在内容上亦没办法提供更专业和丰富的储备,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软件的消亡。
在2011年初获奖后,手机大头最后更新停留在了2011年7月22日的V8.1.0版本之上,在下载留言版中还可以看到诸如期望大头可以重现塞班年代的大头的话语。
手机飞信死于:封闭与运营商思维或许让一个仍拥有9000万左右活跃用户的软件,出目前消亡名单中有的说不过去。
但一款软件,需要的不止是现实的前凸后翘,更需要的是将来的充足的想象空间,不然只能落得一个类网景的下场。
到了现在,这个过去飞研发5年并烧掉的30亿银子的即时通信软件,与排名第一的腾讯QQ相比,覆盖用户不足后者五分之一,月均用时间不足后者的四十五分之一。
究其缘由,中移动的封闭风韵与运营商思维,使得飞信错失了成为另一款QQ或者微信的机会。
它对商品与功能的考虑出发点,基本上皆出于如何为运营商 老大去吸引、盘活更多用户,而不是创造一款跨运营商平台的、能吸引大量互联网+用户的商品。
伴随互联网+年代的到来,和3G制式的开启,飞信被淘汰 在所难免 还不需要说央企体制下的低效。
事实上,当市场还没舍弃飞信的时候,它已被同室操戈。
中国移动于2011年9月28日发布的新品飞聊,这是一款在功能上直接凌驾于飞信的基础上的商品只是在飞信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可以达成跨平台免费短信发送而已。
开开、街旁死于:没跟上移动早期行为的变迁、与硅谷同步助手的破产Foursquare 的同步助手们在2012年遇见了集体的滑坡,盛大切客早已转型打折劵而默默无闻,嘀咕干脆做起了Pinterest模式的图片推荐,即使是中国Check in中的泰斗级应用街旁,也舍弃了纯LBS签到这一想法,而是通过数据挖掘,干起了美食推荐的活。
可以从最简单的角度:用户行为与动机上来深思签到的没落。
移动刚兴起时,签到还是一个颇潮的行为,但后来伴随移动普及,该行为已然 鸡肋 化,而相应的签到 App并未准时跟随进化。
街旁网CEO刘大卫曾深思:目前LBS地理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基本功能,不少APP都自带有签到之类的功能,在目前这个 阶段签到可能已经难以满足网友的需要。
签到的兴起与没落,也是开发者、VC盲目追随与拷贝硅谷模式的结果。
因为下一波移动应用会更深地介入当地生活与服务,简单同步硅谷模式、却不考虑及当地用户真实需要的做法将愈加不管用。
对于签到,其实还是有一些值得庆幸的地方,毕竟LBS签到在其风光之时,积累了一部分具备消费能力的小资用户,而其每一次签到、点评的真实度及说服 力均高于线上的点评站,正由于此其数据积累之下的价值可以转做他用这恐怕是单纯LBS签到应用在转型过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千尺下载、安机市场死于:商品同质化,抵抗不了巨头来袭尽管细细说来,应用商店千尺和安机的进步路径大相径庭,但它们面临的一同近况是:遭到运营商与大型网络厂家推出的大型商店、与水货途径的双重挤压。
在巨头来袭的背景下,中间那层很多面目与定位不细不鲜明、同质化的应用商店,缺少独立存活壮大的竞争优势。
不惟应用商店,移动进步到这个阶段,又到了网络巨头入场圈地的时候了,现在无论是百度介入的导航、搜狗进入的语音、网易杀入的阅读,甚至是腾讯所研发的通讯录,都使得各自范围的中小移动应用开发者步履蹒跚。
那是否移动创业公司就完全没存活空间了呢?更不是。
从现在的应用榜单中可以仍看到,在各细分范围,位居前列的依旧是各自范围的专业化公司而非传 统巨头,如iOS地图免费榜中,百度地图仅位列第四,前三位中仍有高德地图和导航犬两家专业导航提供商;Android应用市场中公认的头牌依旧是91旗下的Android市 场和91 助手准确地说,没特点与核心商品能力,是比巨头入场更可怕的事情。
快拍微信二维码(将)死于:工具化商品的危机?其实把快拍微信二维码放入消亡名单,在现在来看肯定是一种不太适合选择。
由于截至2012年9月底,快拍微信二维码的用户规模已突破3200万,条码库超越800万唯一SKU。
但华丽外表下,不能不说,微信二维码已然隐藏杀机。
向前看,马化腾在网络大会关于微信二维码是O2O入口的论述,已然让互联网+界惊醒。
近期用户均可以发现,微信二维码已经渐渐成为了大公司移动应用的标准配置。
由此带来的无疑是独立微信二维码扫描如LBS签到的没落。
在当下,快拍微信二维码依旧有着积累上的优势,已着手发力商业化,在最近还发布了快拍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及NFC的折扣券推广客户端Passbox,但可以看到的是,面对百度、腾讯甚至大众点评的虎视眈眈,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除去微信二维码,其实更多的工具如图片处置、语音甚至名片扫描,都将成为大型互联网+应用内的标准配置,虽然技术和数据积累在一定量上是垂直商品的护城河,可惜网络巨头凭着着早期的积累,早已将最棒的人才揽入囊中,对于他们来讲,何时微革新已成为时间问题。
签到已成前车鉴,工具需寻转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