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初次公布了公众号的三个数据:公众号文章日均PV超越30亿,赞赏的账号总收入超越2000万,流量主总收益超越10亿元。
这组数据的公布意味着微信在社交以外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的进步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如此的变化,微信官方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大家觉得一个好的商品是用完即走的。
张小龙明确表示,无论是心灵鸡汤类的推广文,还是日益增加的微信好友人数,都大概成为抹杀微信进步前途的致命漏洞。
少即是多是张小龙对微信最重要的定位。
因此,可以一定的是原创优质内容将是微信进步的核心价值。
明年,原创公众号或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原创保护将在文字基础上,扩大对视频、语音、音乐进行原创保护,广告流量将向原创倾斜,广告分成也对原创开放打折政策。
企业号也将更多倾向于服务而非销售。
在大会上,张小龙透露,2016年,微信将推出应用号,定位更倾向于轻型App,与传统公众号相比,应用号将更沉默。
没办法主动向用户推送内容,而只能等待用户在用时搜索。
这也是微信官方初次对推广号不断骚扰用户采取的明确动作。
为各种各样诱导发送的内容,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用户感觉朋友圈里面的信息太水了、太杂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愿愈加低,这会变得很可怕。
罗辑思维起初并不卖书,而是一个念书、品书、传播常识和思想的脱口秀节目。
因为节目非常受青睐,主讲人罗振宇屡屡听到朋友开玩笑地抱怨:节目把一本冷门的书炒热了,致使市场上非常难买到。
由此,罗振宇团队萌生了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售书的想法。
他们与出版社合作,签订独家版权协议无论是复活多年前的旧书,还是刚刚出炉的新书,罗辑思维享有短则几个月、长则三五年的独家发售权,然后出版社才能公开发行。
如此一家书店,其实已不是纯粹的书店,它涉足到了生产、销售、传播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以荐带销的形式,让不少人联想到20年前红极一时的贝塔斯曼书友会。
知道了这一背景,麻雀的五脏就变得明确起来: 一是粉经济。
庞大的粉群体为图书的销售量做了背书,也为拒绝优惠增添了底气。
与普通追星族不同,罗粉们常见年龄更大、学历更高,具备好的阅读基础与考虑能力,他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总是抱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想为了扩大传播书中的理念而买单。
二是定位准确。
在时下的电商范围,互联网书商的价格战持续不断,靠薄利多销甚至赔本赚流量的方法吸引用户,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版业的价值被压得非常低,创作者没办法获得适当的回报,于是好书愈加少。
恶性循环的链条,好像非常难解开。
罗辑思维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刚开始就将用户定坐落于真的爱书的人至少是在图书消费上并不在乎价格、只追求品质的人,他们宣称:凑单等优惠的,都不是大家的用户。
三是价值筛选。
上述提到的网络的很多好处,都是途径层面的,但图书终究还是内容为王。
在市场图书数目巨大、水平参差的状况下,罗辑思维充当了过滤器的角色,将比较适合特定读者群胃口的、对其最有价值的书筛选了出来。
因为信息的爆炸式膨胀,大家选择的本钱愈加高,引起人的关注也愈加难,注意力成为宝贵的资源。
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为用户节省时间的预筛选过程,或许会成为新的巨大商业机会;而能抓住、占有用户某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将成为产品非常重要的价值属性之一。
图书作为典型的信息载体,自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罗辑思维的用户买书所支付的,不止是书的价钱,也包括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本钱。
最后,也即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独特解析。
偏学术化的书本总是不好啃,即便明知是好书,读者也容易敬而远之。
脱口秀节目或微信里的推荐语,却可以以一种浅显、幽默、叫人脑洞大开的解析,勾起大家的兴趣,催生阅读的冲动。
罗辑思维期望让更多人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重拾深阅读的习惯,同时让写书人得到更好的支持,有条件和动力去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从而将图书行业导向良性循环。
逻辑思维的推广思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持续创造有价值的内容,然后运营粉圈子销售商品,在2016年,以优质原创内容输出的公众平台愈加可以获得微信官方和顾客的认同,这是微信为提高客户体验的必然走向,也是公众号运营者应该适应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