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交易平台公开上市常常被中国商界觉得是企业成功的一个标志,更有甚者,在上世纪末风险投资被引入中国之后,一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市。
在中国,成为上市公司并困难,股票市场创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脱困,也就是主要帮助国有企业筹资。
因此,大家今天看到的中国股票市场的主体是国有控股的企业。
中国民营企业上市不容易,甚至反映到《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推荐上。
今年,共有5家国内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排名推荐,其中没上市或者旗下没上市企业的公司就有两家:分别是沙钢集团和华为控股。
这两家企业的前者其实是很期望上市筹资的,据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介绍,当初江苏只有一个钢铁行业的上市指标,尽管沙钢的企业经营水平是最好的,但最后还是不能不给一家国有企业让路。
但,华为公司对于上市的态度一直非常超脱,极少听到华为在这方面有哪些动作。
据了解,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几年前曾率领一个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但华为的开创者兼CEO任正非并没见他,只派了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接待。
事后,罗奇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USD的团队。
由于华为对上市超脱的态度,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从不同意媒体采访,所以成为中国最神秘的大公司。
在华为向媒体日渐开放之后,大家获悉华为不上市的真的缘由:第一,这是开创者的理念所决定的。
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觉得华为获得今天的成功的一个重点的原因是通过职员持股凝聚了一大量出色常识分子,而职员持股规范的设计的理念源于任正非的一个要紧理念:即华为是一家常识型企业,可通过常识资本化来解决企业存活的根本问题:勉励常识型职员。
第二,华为现在持股职员数目已经超越了6万名,这超越了不少公开上市企业的股东数目,也有违中国法律非上市公司股东数目要低于200个的规定(注意,华为的职员股东并非真的意义的股东,而是通过工会持有虚拟受限股,这种安排得到了政府的特许)。
第三,在公司愈加大,华为已经感到外面需要将公司透明化的重压,但公司现在又不期望将职员持股明细公开,这或许会致使职员互相攀比,而导致混乱。
当然,这一点是技术细节问题,应当可以解决。
第四,华为也担忧在上市之后,很多职员一夜暴富,从此失去工作动力。
而这显然与企业的奋斗文化相抵触。
除去上述四点以外,华为没筹资重压也是上市动力不足是什么原因。
据徐直军介绍,华为每年都向职员扩股,假如扩股10%,就能筹资数十亿。
具体到2012年,扩股10%华为可向职员募资超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