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太监的名声都不太好,历来让人、特别是念书人鄙视。
魏忠贤就是其中一个。
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他和其他得势的太监并无差异,专权独断,贪财暴戾,心理变态。
这其中有不少确实属实,包含火烧东林书院,杀害名士,贪污纳贿等等。
但大家看看另外一面的魏忠贤,在当权的三年内做了哪些:在抗击辽军的过程中,支持孙承宗主动出击,重新启用熊廷弼,放权袁崇焕督师辽东,安抚毛文龙镇守朝鲜等地。
准时发放军队军饷,修葺城池,支持军队采购装备大炮火器,针对民间黄河泛滥,免除税收,但对富商征收重税,打死清军统帅努尔哈赤。
假如说明朝是一家企业的话,刚刚上任的CEO兼董事长崇祯是想大干一番的,励精图治,重振河山。
根据当时明朝的内忧外患,这对他来讲无异于是二次创业。
明朝这家大公司就像一块烫手的大山芋,迫切需要做一些深度改革。
草根出身的魏忠贤作为首席运营官,整体还是做得及格的,与CEO早期相处得还算很好。
但公司另外一派高管,东林党人。
他们出身显贵,大多是富二代和官二代,饱读诗书,心怀理想,天天拈花喝酒,诗词歌赋,心里念叨着诗和远方。
动不动就要去追求自由奔放的魂灵,幻想着像那些史书中的名人志士一样,安邦治国平天下。
他们压根看不上草根出身的阉党魏忠贤,积极支持CEO崇祯将魏及其亲信清除,从而自己上台,主持大局,达成改变世界的梦想。
非常快,在CEO的支持下,东林党排除异己,顺利上台。
但,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国家真实的运转有多么困难,以为抗击辽军的银子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这帮以家国情怀为己任的文静年轻人,不过是一群善于空谈、缺少实干的文人腐儒,他们拟定了各种空话套话和没办法落地的政策,在抗击辽军方面裁撤大将、坑害忠臣、纸上谈兵、屡战屡败。
他们更擅长的是指点江山,党同伐异,相互攻讦,彼此掣肘。
当国家财政遇见了困难时,因为东林党人代表了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反对朝廷向工商业者收税,取消富人税负,导致明末的财政收入锐减,盘剥农民,很多农民破产,直接致使各种明末农民起义的发生。
甚至在CEO崇祯向这类大臣借钱时,他们都纷纷推脱,说资金紧张,无钱可借。
但在李自成进京后,斩杀已经投降的东林党人,搜出来的金银高达 7000 多万两。
在这其中,东林党人的领袖之一,著名文静年轻人,以清流、道德达人自居的钱谦益,就是一个特别的典型的案例。
这位明朝进士,在主持科举考试时配合考生舞弊,被贬官。
后来 59 岁时,迎娶 23 岁的名妓柳如是,两人天天玩得不亦乐乎。
但,在清军入关时,他的小妾柳如是跳河自杀以示不屈。
然而,这位文静年轻人走到水里后,又上了岸,说水太冷了。
在清朝统治了整个江南后,需要老百姓需要剃头,不然就处死。
不少有识之士留创造志,被处死。
但,有一天,钱谦益在家忽然说,头皮好痒,要处置下。
等他回来时,已经剃头完毕。
这就是文静年轻人领袖的节操。
相比起来,魏忠贤虽然结党营私,中饱私囊,大权独断,排除异己,干了不少坏事,但他有一个东林党文静年轻人们所不拥有的长处:视线和格局。
他了解,不管如何内斗,假如抗击辽军失败了,整个国家都完蛋了,他一个人也会完蛋。
所以他想尽所有方法,积极抗辽,充实国库。
而文静年轻人,确实截然相反。
而他们遇见的CEO崇祯,又是一个刚愎自用、摇摆不定、生性多疑的人,这类原因加在一块,内忧外患飞速冲垮了大明王朝这个本来基石还算扎实的庞大的公司。
400 多年过去了,在当下的创业热潮中,之前在书院和山林、酒肆里把酒当歌的文静年轻人已经散布在各家创业公司里,他们的阵地转移到微博微信朋友圈,依旧擅长指点江山、激昂慷慨、侃侃而谈。
指出其他人错误言无不尽,动辄学习Google苹果,言必谈情怀和梦想,遇见困境溜得比博尔特速度还快。
在一个又一个虚妄的风口处,哪都有他们的口水和身影。
只不过忘了,他们每月的薪资并非大风刮来的。
珍惜创业,离得远远的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