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项目  餐饮  互联网创业  女性创业者  如何选择创业项目  创业经验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  短视频  企业微信营销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知识库 » 正文

一位二次创业人士的失败自述:技术创业人士应注意哪些地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4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886
核心提示: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过去是一个创业人士,不只一次创业,有成功的创业经历,也有失败的创业经历,期望可以从正反面两个方向给大伙带来一些独特的考虑和启发。...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过去是一个创业人士,不止一次创业,有成功的创业经验,也有失败的创业经验,期望可以从正反面两个方向给大伙带来一些独特的考虑和启发。

首次创业2003年,我创办了一个开发者社区,叫JavaEye社区,是以业余的方法在运营。

到2006年,网站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我感觉应该把它当作一个事业。

于是,我开始创业运营JavaEye网。

整个社区进步非常快,到2009年底,从流量、影响力、用户量等方面来看,JavaEye社区已经是国内第二大的开发者社区网站了(当时第一大是CSDN)。

在2010年3月,正式被CSDN回收。

这就是我首次创业的历程,创业了三年半的时间,那时候没筹资,但放在10年前来看还是很好的。

然后,我带领一个小团队,从上海搬到了北京,担任CSDN的商品副总裁和CTO,负责线上的产品开发和运营。

但在下面的三年时间里,我还是比较迷茫。

由于从2010年开始,刚好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我是CSDN的CTO,天天要处置很多的公司事务:开会、协调工作、招人、培养人才、部门PK等等,我感觉自己陷入了太多无意义的事情当中。

同时,我看到不少身边的朋友,那几年进步得非常不错,我心里很不甘心,总想去创业。

第二次创业2013年十一国庆节,我从CSDN离职,出来后开始二次创业。

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6月,我接连做了三个创业投资项目,但都失败了。

到2015年8月,我加入丁香园,负责商品和技术团队。

下面讲一下,不到两年时间里我失败的二次创业经验。

首次尝试由于之前我做了10年的社区,但发目前移动年代,社区没被非常不错的移动化。

同时,我对微信也有比较深的研究,于是,我判断基于微信的社区是一个有庞大需要的创业方向。

我一个人是做研发出身,又创业过,是平民创业者,对商品、研发、运营都比较懂,当时资金也比较充足,我拿了400万的天使投资。

当时就组织了一个4人团队:
1个商品经理,2个研发工程师:一个前端一个后端,再加上我一个人,自我感觉是一个小型精英创业团队。

只用了4个月,商品就做出来,结果发现商品不可以。

为何不可以?大家做微信社区的同时,腾讯回收的Discuz团队也做了微社区的商品。

Discuz微社区跟大家做出来的商品差得非常远,大家的商品从客户体验和商品功能各方面要比微社区好不少倍。

但,微信自己已经是入口了,假如在微信里面再做社区,没更多的入口让用户一次点击进入。

假如入口的路径过于复杂,用户是不太可能用这个商品的。

大家自己判断商品方向不可以,在产品研发已经完毕,没正式上线之前,直接Close了。

之后大家考虑了一段时间,能否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去探寻入口?当时,公众号又推出了新功能服务号的模板消息:当有特定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向用户推送消息,而且模板消息的发送量非常高,天天最多可以发十万条消息。

于是,大家针对模板消息又做了一个设计,完全是以模板消息来驱动,让整个社区交互。

但,做出来之后,发现还是不可以。

事实上,在2016年,比较火的分答、大弓、值乎,也是以微信服务号模板消息方法来驱动用户用的,充当了迅速入口。

我在非常早之前就认识到模板消息的使用方法,但发现还是不可以。

由于社区的本质上是让用户之间交流。

而微信的对话模式、与微信群的交流方法已经足够简单。

假如要在微信里面用公众号来达成用户交互功能,就算用模板消息解决了入口难寻的问题,用户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如微信本身更高效、更便捷,用户还是不会去用的。

大伙也可以看到,除去口袋通、有赞这种腾讯扶持的微信商城相对比较成功以外,在微信生态里面做社交应用应该说没成功的。

当然微信里面做内容创业有不少做起来的,但大家觉得,移动年代的社区形态非常难有超越微信群的存在了,假如在微信里做比较复杂的应用,极少会有成功的案例。

这次由于方向错误,就把项目搁置了。

这是我首次尝试。

第二次尝试第一个项目close之后,我有个朋友想做一个亲子游项目。

同时我也发现,不少技术员平常工作非常忙,周末就期望和老婆孩子参加亲子游活动,尤其是在江浙沪区域比较重视家庭的白领,这种需要很旺盛。

于是,大家一拍即合:他做联合开创者兼CEO,我是联合开创者兼CTO,还有一个联合开创者兼商品副总裁,总共三个联合开创者。

团队刚开始有20多个人,做了一年之后,发现问题还是不少。

最主要的就是创始团队磨合不好、进步方向有分歧:CEO期望达成OTA平台的模式,而我和另外一个联合开创者的建议相反,觉得OTA模式不适用于强调个性化的亲子游,应该更多尝试偏社区的方向。

最后,我跟另外一个联合开创者退出了。

这是第二次尝试。

从2013年到2015年,VC行业投资了几十个亲子游项目,但没一个跑出来的。

第三次尝试虽然不做亲子游,但亲子方向还可以再试试看看,于是换了一种方法,做亲子达人的共享平台。

2015年Airbnb和Uber很火,提出了共享经济平台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亲子范围是有肯定基础的:不少在大城市的70后、八零后白领,经济收入最好,可能老公在上班赚钱,老婆是全职太太。

而这类全职太太至少都是同意过高等教育的,大家称之为高知闲散社会资源。

大家在想,是否可以把这类高知闲散社会资源借助起来呢?于是大家尝试了亲子的共享经济平台,结果是筹资失败。

在2015年刚刚成立这个项目的时候,有投资人有兴趣,但被我拒绝了。

当时,我考虑的是,先把项目做起来再筹资,估值才好谈。

2015年6月,大家跑出了一些数据:包含用户实际转化的比例、成交率、复购率,客单价等,数据都还挺高。

这个时候再去筹资,发现最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

由于,2015年5月底A股狂跌,之后整个资本市场冷却。

而且,在线旅游包含亲子游的不少项目都比较失败,投资行业对亲子范围的态度已经转冷。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谈投资就很不简单了。

我记得非常了解,当时有个投资人对我直言不讳的说:其实你们这个团队背景是非常强的,但亲子目前显然不是风口,可能要用很久才能做好这件事,你为何不去做更容易跑出来的方向呢?我感觉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创业还是要顺势而为,探寻适合的机会,所以就close了这个项目。

自我复盘从2013年底到2015年6月,三次创业投资项目都失败。

但站在今天去回顾一年之前筹资失败的事,我感觉是一件好事。

假如当时筹资成功,我或许会长期被这个项目牵制,而没方法脱身,这对我来讲可能是更坏的结果。

但那时候的我还是不太可以同意,非常不服输,为何?第一,我在2013年十月离开CSDN,随后开始创业,2014年的资本市场很热门,不少创业投资项目拿到不少钱,凭什么就我没做出来?第二,身边不少朋友做得很成功,我一个人能力不比他们差,为何其他人可以成功,我为何不可以?第三,不少人也是第一次创业,不少项目进步步伐好,一年可以拿三轮筹资,为何我拿不到?当时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我非常沮丧。

由于不可以同意,所以我要深思。

我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来深思,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第一,依次剖析所有项目,看看什么地方有问题;第二,找朋友聊天,尤其是创业比较成功的朋友,我过去没受过重大的挫折,在别人面前分析我们的失败好不容易;第三,请VC朋友剖析,拜访出色的新兴创业公司,看看人家是如何做的。

自我复盘之后,得到一个结论,我确实死得不冤。

1、我初次创业是2006年,已经过去七八年,当今的网上创业打法,跟当年马化腾、马云创业的年代完全不同了。

在10年前,网络行业不是显学。

那时候,大伙更期望去外企、跨国公司,譬如IBM、Microsoft等公司工作,这是更好的职业选择。

至于说去网络公司,大伙从未想过。

当时,网络还不是社会主流所认同的行业,还处在拓荒期,所以没那样多精英投入进来。

但10年后已经完全不同了。

太多聪明人进入网络,他们要么在创业加盟,要么在创业,社会的精英也吸引到这个行业里。

目前,网络行业的薪酬水平也非常高。

在这个状况下,角逐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越10年前。

相比10年前,我的能力更强、人脉更广、拥有些资源更多,但就算让我再复制初次创业JavaEye开发者社区的成功,我也非常难做到了,个人英雄主义年代已经落幕了。

2、选择创业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我之前二次创业的三个方向的选择,都是有问题的。

事实也证明,我选择的创业方向,到今天没跑出来的商品。

换个角度来讲,假如方向选择错误,说明你这个人至少在创业方向上不够敏锐,也只能怪自己能力不够。

3、我在二次创业时候没组建强大的团队。

这是我做事风格上的局限。

我感觉自己很多方面都非常强,什么都可以做,从商品、研发、运营、市场营销,包含销售。

但目前网络的角逐很激烈,需要专人负责PR筹资、专人负责公司内部治理、专人负责商品,一个强人是没办法包打天下的。

最后,在筹资方面,我也没做好。

目前,筹资能力也是尤为重要的,筹资已经成为创业很重要的原因。

总结一下:1、创业方向和创业机会的选择非常重要。

第一,可能10年前创业不太需要运势,你只须埋头做就好了。

目前只须是看着还能挖出金子的土地,一定有一堆聪明的人在拼命挖,整个网上创业范围,非常难找到一些蓝海,角逐态势跟过去不同了。

第二,10年前,到处都是空白范围,你做的是增量市场,提供新的服务,可以吸引不少用户。

目前整个网络版图几乎被瓜分完毕了,不少服务都是存量市场,要从其他人手里抢夺用户,就很不简单。

用户习惯一个商品之后,要让他适应新品,你付出的本钱是很巨大的。

第三,目前网络流量已经被彻底垄断了,这使得流量获得的本钱特别高。

另外,要强调一点,成功的创业人士,总是容易高估我们的个人努力,而忽视大趋势的推进,这其中也包含我一个人。

2003年我做开发者社区的时候,主如果在国内推广开源软件。

在2003年之前,技术员都是用商业软件,而2003-2005年是由商业软件转到开源软件的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就是一个大未来发展趋势,所以JavaEye一下就做起来了。

因此,不少成功创业人士只不过由于在适合的时间踩对了适合的风口,再加上自己没犯致命的错误,可以说运势的成分非常大,而不是由于个人能力强。

第二,网络行业需要抱团,这点非常重要。

譬如我目前在公司,有时也会参与一些腾讯内部的交流讨论。

创业公司进步中,假如有前人给你指点,你无需再去探索,不然,你会走不少弯路,浪费不少时间。

而浪费的时间或许就非常致命,由于你的角逐对手可能已经跑到你前面去了。

第三,创业团队还要互补合作。

作为一个技术创业人士,假如你创业的时候,还没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说明你创业的条件还没筹备好。

而是应该创业之前,你就基本搭建好这个团队。

组建合作互补的创业团队本身也是开创者的基本能力。

最后,「MoveFast orDie」,这是反传统观念的。

过去一直说好的商品要慢慢打磨出来,但放在目前,10年前一些出色的慢公司最后都败给快公司。

2006年,当时国内著名的Web2.0公司有大众点评网、豆瓣、百姓网。

而目前,大众点评网被后起之秀美团回收了,百姓网也是跟58同城也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而豆瓣慢慢没落了。

由于角逐很激烈,而且你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只须不够快,可能就已经结束战斗了。

这是非常可怕的。

只有筹资速度飞快,迅速让自己成为一个独角兽,迅速在细分范围成为一个垄断者。

不然,只能被底价并购,或者创业失败。

给技术创业人士的建议最后给技术创业人士提一些建议:第一,要拓宽我们的人脉,储备合作伙伴资源、VC资源,这个尤为重要。

相当多的人可能在创业的时候,才由VC介绍一些合作伙伴,介绍一些重点资源。

假如常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行业会议,扩大我们的社交圈,好让自己变得更Social,认识每个范围方面的牛人,有过足够的磨合,如此创业会更顺利。

第二,应该避开存量市场,寻求增量市场。

 
关键词: 创业经验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58创业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